「女人20歲怕懷孕,30歲怕不孕,40歲怕卵巢衰退」,當代女人共同的夢魘是「卵巢早衰」,不到40歲卵子就耗盡步入停經

而「卵巢早衰」原因有哪些?

主要原因有二:卵泡排空與卵泡功能失調,前者如缺乏初始卵泡或卵泡加速萎縮(自我凋亡),例如性腺不發育、胸腺發育不全、

透娜氏症(Turner's syndrome)、泌乳血症、自體免疫...等,後者如酵素缺乏、自體免疫、卵巢炎、性腺受體缺陷...等。

要探討真正原因耗時費事,不是本文目的,今天要分享極為實用的臨床經驗,教妳自我評估卵巢是否走向衰退。

哪些症狀是「卵巢衰退」的早期訊號?諸多症狀中,不明原因「經期提早」且「經血量減少」是兩個最主要現象,

譬如經期從28天縮短為26天或更短,經血量從5天減為3天或更少。有哪些檢查可以排除這項疑慮呢?

最準確有效的方式是經期1~3天測血清AMH與FSH,同時安排陰道超音波測量卵巢體積與AFC(小卵泡數),

當AMH小於2表示庫存量已處於低水平,小於0.8表示「嚴重卵巢衰退」,前者誘導排卵數很少超過四顆卵泡,

後者通常只有一兩顆,AMH越趨近於零,表示越接近「卵巢衰竭」。若以FSH當指標誤差較大,需評估2~3週期才有參考性,

FSH大於8是初步衰退訊號,超過10為中等程度衰退,12以上則表示嚴重衰退,衰退過程中常出現波動現象,時高時低,心情也常隨之起伏。

「卵巢衰退」是否有辦法復原?如何減緩衰退速度?這是許多朋友最關心的議題,答案很令人沮喪,

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方式可以恢復卵子庫存量(補庫存),因為整個過程屬於老化的一環,想想看,

有誰能與時光老人對抗?生命時鐘又如何能逆轉?妳能做的只是延緩衰退速度,

例如養成良好生活形態(lifestyle)與遠離污染環境(Environment),

前者如作息正常、充足睡眠、規律運動、愉快心情...,後者如食用新鮮健康食物,遠離空氣污染與化學毒物...等等。

(請參考只要青春不要老化 樂活延緩卵巢衰退一文)

當得知「卵巢衰退」且尚未完成生育大事怎麼辦?常有朋友問我吃什麼可以改善?

有時自行服用偏方後FSH變低了,心情也隨之高興起來,其實許多方式都可以讓它看起來賞心悅目,

但這些都是表象,無法改變卵巢衰退的事實。最好的辦法是面對並接受它,把握有限時間盡快懷孕

眾多懷孕方式中,以試管嬰兒最有效率,如果以年齡35歲以下而言,雖然取卵數較少但懷孕率卻與正常者接近

,但異常懷孕機率會略高,例如流產、萎縮性囊胚、染色體異常...等都是相當令人難過的事,

如果是高齡35以上朋友則需更多耐心與毅力。至於「卵巢早衰」者借卵是唯一選擇。

卵巢衰退自我評估表

分 數0123得 分
年 齡 30↓ 30~34 35~37 38~40  
經期提早 規律 1天 2天 3天  
出血天數 不變 減少1天 減少2天 減少3天  

補充說明

  1. 經期提早與出血天數減少需最近半年內出現三個週期以上才有意義,且無婦科疾病史。
  2. 0~3分表示可能正常,4~6分表示可能輕度衰退,7~9分表示可能中重度衰退。
  3. 得分在4分以上者建議做三合一卵巢庫存量評估:經期1~3天做AMH、FSH 與 AFC。

FSH 與卵泡數預測

FSH < 8 8~10 10~12 12~25 > 25
卵子庫存量 豐 富 輕度衰退 中度衰退 嚴重衰退 接近停經
刺激排卵數 > 10顆 10 ± 2顆 < 8顆 < 5顆 0~1顆

AMH 與卵泡數預測

AMH > 2 < 2 < 0.8
卵子庫存量 還 夠 用 明顯衰退 嚴重衰退
刺激排卵數 4顆以上 不超過4顆 1~2顆

 

賴醫師的分享

女人共同的夢魘 卵巢早衰與卵巢衰退    

 

 

 
  1. 「卵巢衰退」原文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簡稱DOR,意思是卵子庫存量即將耗盡,正處在衰退狀態中。
  2. 「卵巢早衰」原文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簡稱POF,意指40歲前卵子庫存量已耗盡,無卵可用,換句話說就是停經了。
  3. 從「衰退」走向「衰竭」是個過程,多數人在45~50歲卵巢「衰竭」,少數人「衰退」過程較快導致提早「衰竭」。
  4. 停經代表「卵巢衰竭」之意,當年齡未滿40歲停經稱為「卵巢早衰」。
  5. 當卵子庫存量指標顯示 FSH > 12或AMH < 2,代表卵子庫存量嚴重衰退,想當媽媽最好的方式是試管嬰兒療程。
  6. 當FSH > 25或AMH < 0.8,代表卵子庫存量即將用盡,是該認真考慮「借卵生子」的時候了。

http://www.e-stork.com.tw/viewArticle.do?id=5277&type=print#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PLE LA 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